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稅務處理大不同

2023-08-14 分享

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都是以勞動給付為目的簽訂的合同。前者簽約雙方不僅存在財產關系,而且存在人身關系;后者的簽約雙方只存在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

概念差異

根據(jù)勞動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xié)議。也就是說,勞動合同的主體,一方只能是法人或組織,即用人單位,另一方則必須是勞動者個人。勞動合同的勞動報酬根據(jù)勞動的數(shù)量和質量確定,由雙方當事人約定,但須遵守國家最低工資標準等強制性規(guī)定。其報酬往往采用一種持續(xù)、定期的支付方式。

對于勞務合同,目前在相關法規(guī)中并無統(tǒng)一定義。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最高人民法院新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理解與適用》一書指出,勞務合同指勞務提供一方與接受勞務一方以書面、口頭或者其他形式達成協(xié)議,由一方當事人提供勞務,另一方按照約定給付報酬的合同。其主體雙方當事人可以同時都是法人、組織、自然人,也可以是勞動者與法人、組織。勞務合同的報酬根據(jù)勞務市場價格確定,由雙方當事人約定,國家無強制性規(guī)定,支付方式一般為一次性或分批支付。

通過上述概念不難看出,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都是以勞動給付為目的而簽訂的合同。前者簽約雙方不僅存在財產關系,而且存在人身關系,勞動者必須遵守用人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后者的簽約雙方只存在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沒有管理與被管理、支配與被支配的權利義務關系,勞務提供者提供勞務,勞務接受方支付勞務報酬,各自獨立、地位平等,提供勞務一方無須成為用工單位的成員。

在稅法體系中,根據(jù)稅法的納稅人、征稅范圍、稅率等基本要素分析,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在增值稅、個人所得稅、企業(yè)所得稅等處理上都存在著較大差異。

增值稅處理差異

在增值稅上,根據(jù)《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第十條規(guī)定,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指有償提供服務、有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者雇主提供取得工資的服務,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為聘用的員工提供服務等非經營活動的情形除外。這意味著,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取得的收入,不屬于增值稅征稅范圍,不用繳納增值稅。

對于應稅勞務,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規(guī)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其中,加工,指受托加工貨物,即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制造貨物并收取加工費的業(yè)務。修理修配,指受托對損傷和喪失功能的貨物進行修復,使其恢復原狀和功能的業(yè)務。由此可見,無論是增值稅小規(guī)模納稅人(含其他個人)還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簽訂勞務合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取得收入都應繳納增值稅及其附加稅費。

個人所得稅處理差異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guī)定,工資、薪金所得,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勞務報酬所得,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兩者區(qū)別的關鍵在于,前者是“任職或者受雇”,后者是“個人從事勞務”。參考《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離退休人員再任職界定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6526號)對“退休人員再任職”明確的條件,筆者認為,勞動合同是判斷任職、受雇的重要依據(jù),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取得的收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計算個人繳納所得稅;如果簽訂的是勞務合同,則通常判定為個人從事獨立勞務,勞動者取得的收入按照“勞務報酬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除此之外,如果是個體工商戶或個人獨資企業(yè)簽訂勞務合同收入,應作為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企業(yè)所得稅處理差異

在企業(yè)所得稅體系中,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對勞務收入予以細化列舉:提供勞務收入,指企業(yè)從事建筑安裝、修理修配、交通運輸、倉儲租賃、金融保險、郵電通信、咨詢經紀、文化體育、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教育培訓、餐飲住宿、中介代理、衛(wèi)生保健、社區(qū)服務、旅游、娛樂、加工以及其他勞務活動取得的收入。

可見,企業(yè)所得稅中的“勞務”,包括了增值稅應稅勞務和部分應稅服務。若提供上述勞務取得收入的一方為企業(yè)所得稅納稅人,需將提供勞務收入并入營業(yè)收入,按規(guī)定繳納企業(yè)所得稅。若勞務接收方為企業(yè)所得稅納稅人,無論是簽訂勞動合同支付的工資薪金,還是簽訂勞務合同支付的勞務報酬,都是企業(yè)日常經營成本,都可以在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

兩者的稅前扣除憑證稍有不同。對于勞動合同對應的工資薪金支出,根據(jù)《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28號),企業(yè)自制用于成本、費用、損失和其他支出核算的會計原始憑證,可以作為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在會計處理中,企業(yè)向員工支付工資薪金,一般計入生產成本或管理費用等科目。因此,企業(yè)向員工支付的工資薪金,只需憑內部填制的憑證和工資表、銀行轉賬記錄、個人所得稅申報表等憑證即可作為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

企業(yè)支付的勞務報酬,則需憑發(fā)票進行稅前扣除?!镀髽I(yè)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指出,企業(yè)因經營活動或其他事項從其他單位、個人取得的用于證明支出發(fā)生的憑證,包括但不限于發(fā)票、財政票據(jù)、完稅憑證、收款憑證、分割單等。值得關注的是,如果勞務提供方是依法無須辦理稅務登記的單位或者從事小額零星經營業(yè)務的個人,其支出以稅務機關代開的發(fā)票或者收款憑證及內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上一篇
小微企業(yè)最新優(yōu)惠政策5個熱點問題

下一篇
【漲知識】一文梳理印花稅的六個常見誤區(qū)

推薦新聞

點我咨詢
電話咨詢

139-0927-5288

139-0929-7088

139-0927-6366

139-0926-2788

139-0922-7899

139-0929-7688

139-0927-9599

139-0927-0188

139-0926-0924

400-029-0214

官方微信
在線留言
返回頂部